
人事震荡:合同转签与核心高管离职潮
今年7月,娃哈哈集团完成了从清泰街总部及萧山娃哈哈大厦向宏胜集团总部(萧山恒盛路9号)的整体搬迁,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其2024年年报地址已更新至宏胜总部。这场搬迁背后,是宗馥莉推动的员工合同转签计划——娃哈哈员工需将劳动合同转至宏胜系公司,转签者入驻宏胜总部办公,未同意者则被分流至其他办公地点。

娃哈哈集团清泰街总部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叶晓丹 摄
"我们组里原本十几号人,现在基本快走光了。"一位娃哈哈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未同意转签的员工中已有部分被解除劳动合同,正通过司法仲裁维权。人事调整的影响已体现在数据上:2022年至2024年,娃哈哈集团社保参保人数从403人降至217人,两年减少186人,降幅近46%。

宏胜集团总部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叶晓丹 摄
更引人关注的是核心高管的变动。10月27日,媒体报道宏胜集团法定代表人祝丽丹已离职,其办公室已搬空。这位在娃哈哈体系内工作20年的"老臣",早年任职于娃哈哈集团,后随宗馥莉组建宏胜,曾担任娃哈哈乔司基地分公司厂长,天眼查信息显示其共挂名158家"娃哈哈系"及"宏胜系"公司法定代表人。"挂名这么多公司法人,风险太大了,毕竟是第一责任人,但很多事可能又没法自主决策。"一位曾与祝丽丹共事的原娃哈哈人士分析称。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消息称娃哈哈乔司基地因双柚汁原料问题有负责人被带走,近日又有媒体报道宏胜集团旗下生产基地有数名员工被有关部门带走,对此娃哈哈方面未予回应。

位于杭州萧山的娃哈哈大厦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叶晓丹 摄
品牌摇摆:从"娃小宗"到"娃哈哈"的41天反转
人事调整之外,品牌策略的反复更让市场陷入迷茫。9月13日,宏胜系公司传出通知,称2026年起将启用新品牌"娃小宗";然而仅41天后,10月23日经销商便接到宏胜系业务员通知,明年将继续销售"娃哈哈"品牌产品。这一反转背后,是经销商体系的强烈反弹。"按照往年惯例,10月份经销商就该交保证金了,但今年很多人不敢打钱,因为不确定到时候发的是娃哈哈还是娃小宗。"一位娃哈哈内部人士透露,尽管宏胜已确定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部分千万元级经销商已递交保证金,但隐忧仍存。"今年销量已经比去年下滑了,而且市场上茶饮品牌竞争这么激烈,我们得长远考量品牌竞争力。"一位经销商表示。
品牌策略的摇摆还直接影响了产品迭代节奏。据接近娃哈哈研发体系的人士透露,宗庆后时期每年经销商大会都会推出十几款新品,通过订货会测评经销商认可度;但宗馥莉接任后,2023年新品数量已大幅减少,2024年经销商大会的新品规模可能进一步缩减。
供应链承压:备货收缩与产能扩张暂缓
品牌风波的涟漪已传导至供应链端。"之前说要做娃小宗,物料标签采购就成了难题,到底备多少货、备哪些品类,完全没了章法。"一位接近娃哈哈供应部门的人士表示,娃哈哈含乳饮料的核心原料乳粉以往会进行战略性采购,备货量可达三四个月甚至半年,但现在因形势不明朗,只能少量备货,导致采购成本上升。产能扩张计划也因此搁置。"公司预期娃小宗销量会大幅低于娃哈哈,所以原定的新项目设备采购都暂缓了,产能扩张工作停了下来。"上述供应部门人士补充称,不过由于10月、11月本就是饮料销售淡季,目前对供应链的整体冲击尚未完全显现。
经销商大会:一场关乎未来的"救赎之战"
面对重重挑战,11月下旬的经销商大会被寄予厚望。在宗庆后时代,这场大会是娃哈哈新品发布、政策宣讲的核心平台,直接关系到下一年度的销售布局。但今年,除了新品数量可能缩减,经销商更关心的是娃哈哈的长期战略规划。"现在经销商最想知道的是,娃哈哈品牌到底会不会稳定做下去?内部管理问题能不能解决?后续有没有有竞争力的产品出来?"一位行业分析师表示,经历了人事震荡、品牌摇摆和供应链扰动后,娃哈哈需要在经销商大会上给出明确的答案,否则可能进一步失去市场信心。对于宗馥莉而言,这场大会不仅是对其掌舵能力的考验,更是决定娃哈哈能否走出整合阵痛的关键一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