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见星上人》:网飞首部韩国动画电影的用心与遗憾
2025 年 5 月 30 日,网飞(Netflix)投资的首部韩国动画电影《再见星上人》 全球上线。
1. 从短片到长片:一场 “做梦般” 的合作
《再见星上人》的诞生,始于一次契机:曾打造《D.P:逃兵追缉令》《地狱公使》等网飞爆款剧的韩国影视公司 Climax Studio,因早年与独立动画人韩知媛在网剧《Amanza》的动画合作,注意到她早年创作的一部宣传短片。Climax 提议将其改编为长片,并在保留 “亲情” 与 “宇航员” 核心要素的基础上,加入更易引发大众共鸣的 “爱情线”。凭借此前两部爆款剧的口碑背书,Climax 成功说服网飞 “冒险” 投资 —— 这对长期受预算制约的韩国动画人而言,堪称 “天神降临”。韩知媛在采访中笑称:“感觉就像做梦一样,我还把和网飞签订的英文合同贴在工作室里。”
2. 制作团队:用 “真实” 浇筑的细腻表达
为兼顾艺术质感与大众接受度,韩知媛组建了一支兼具个性与经验的团队:
- 人物设计与作画总导演:胤在安:作为韩国艺术综合大学(韩艺宗)后辈、知名插画师,他打造的虚拟乐队 Poppies 拥有超高人气。韩知媛看中其 “迥异于流行风格” 的画风 —— 角色真实平易近人,恰好契合影片想要传递的 “怀旧氛围”。

- 配音阵容:金泰梨 × 洪京:为保障基础观看量,制作方选用曾饰演荧屏情侣的韩国一线演员金泰梨(《小姐》《二十五,二十一》)与洪京。二人不仅完成配音与插曲演唱,还亲自预演关键场景,既让配音情绪更自然,也为动画团队提供了精准的作画参考,最终让成片兼具 “动画的想象” 与 “真人电影的细腻”。

洪京与金泰梨在摄影棚中为《再见星上人》预演关键场景
影片的用心还藏在细节里:标题 “这颗星球所需要的(이 별에 필요한)” 暗藏双关 —— 既指向 “离别(이별)”,也指向 “这颗星球(이별)”。

预告片中标题变化暗示双关语

这句台词也被着重放在先行预告片和海报中
3. 口碑与热度的割裂:遗憾背后的产业缩影
尽管影片品质扎实 —— 背景取材自首尔清溪川、世运商街等真实地点,用 “斑驳墙砖”“风化广告” 等细节连接 “2050 年的未来” 与 “当下的现实”;主角性格与空间设计形成深层呼应(杰伊的 “过去感” 杂乱空间 vs 兰英的 “未来感” 极简空间);甚至韩知媛将自己 “制作期间恋爱结婚” 的真实情感注入剧情 —— 但它仍未打破韩国观众对本土动画的冷感。上线当日,《再见星上人》仅在韩区韩国电影分类中排第三,仅在少数国家地区短暂跻身前十后便迅速掉榜,几乎是韩国电影上线网飞的 “最差成绩”。这种 “口碑高、热度低” 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韩国动画产业三十年困局的缩影。
二、韩国动画产业三十年:从政策刺激到儿童向主流,再到 2025 年的 “突围尝试”
韩国动画的 “遗憾” 并非始于今日,而是一部贯穿三十年的 “试错史”—— 从政策催生的虚假繁荣,到金融危机的重创,再到儿童向动画的垄断,非儿童向赛道始终在 “摸索中碰壁”。
1. 1990 年代:政策刺激与盲目投机的失败
- 起点:文化兴国与代工转型:1993 年金泳三政府推行 “文化兴国” 政策,向动画行业注入大量投资,试图推动长期为美日做动画代工的韩国团队转向 “自主创作”。

1994-2025年韩国动画发展历程(制图:马都卡)
- 虚假繁荣与迅速溃败:
- 1994 年《蓝色海鸥》(블루시걸):以 “韩国首部成人动画”“CGI 技术” 为噱头,斩获 45 万观影人次,却因模仿日本 OVA、画面粗制滥造、配音欺诈(大牌演员未全程参与)遭观众抵制。
- 1995 年《世界末日》(아마게돈):改编自人气漫画,投资 25.3 亿韩元(约 1300 万人民币),最终仅收入 13.87 亿韩元(约 725 万人民币),净亏损超 580 万人民币 —— 核心原因是缺乏专业管理,预算浪费在无效宣传与招待上。
- 转折:1997 亚洲金融危机:民间投资撤离,政府无力支援,刚起步的自主动画行业陷入停滞。

漫画《小恐龙多利》1983-1993年间连载,是韩国漫画杂志黄金时代的代表作,1987年起被多次改编成动画,多利作为国民级卡通角色的地位也逐渐巩固。
2. 2000 年代:《晴空战士》的惨败与儿童向的转向
- 致命打击:2003 年《晴空战士》(원더풀 데이즈):这部耗时 7 年、投资 126 亿韩元(约 6590 万人民币)的作品,结合微缩模型、2D 作画与 3DCGI 技术,曾被寄予 “韩国动画希望”,却因剧情单薄、角色模糊导致票房惨败。其失败直接削弱了民间投资信心,后续《阿阿奇与西西帕克》《珍贵日子的梦想》等作品因资金断裂延期,错过最佳上映时机。

《晴空战士》这场颇有《星际牛仔》味道的枪战戏,实际上是由微缩模型背景和2D角色作画经电脑技术合成而得。顺便一提,日版DVD由知名动画公司GAINAX重新剪辑发行,据说反响不错。
- 无奈转向:儿童向动画的崛起:2003 年,幼教动画《小企鹅啵乐乐》(뽀로로)诞生,通过 “动画 + 周边” 模式打开市场。此后,《托宝兄弟》《神秘公寓》《奇妙萌可》等儿童 IP 接连涌现,逐渐垄断韩国动画市场 —— 这一转向虽让行业存活,却也让成年观众对本土动画彻底 “冷感”。

前两年爆红的表情包“露比”便是《小企鹅啵乐乐》中的登场角色,此外《啵乐乐》也是首部韩国与朝鲜正式合作动画,由于2002-2005年间朝方参与制作,2011年美国制裁朝鲜期间险些被禁。
3. 2010 年代:独立动画的坚守与漫改的困境
- 独立动画的 “火种”:《晴空战士》后,行业意识到 “控制成本” 的重要性,催生 “独立动画” 品类(预算多为 10-30 亿韩元,约 523-1569 万人民币)。2011 年,延尚昊导演的《猪猡之王》受邀戛纳,后续凭借《釜山行》走向国际;韩国电影艺术学院(KAFA)设立动画学科,培养 “有限预算下的长片创作人才”—— 韩知媛正是从独立动画起步(2015 年《比想象更清澈》),逐步转型商业导演。

《比想象更清澈》
- 漫改的 “水土不服”:网漫行业的成功让动画行业试图复制 “漫改路径”,却屡屡受挫:2018 年宣布改编的《渊之信》,直至 2024 年才在电影节展映;2020 年《整容液》动画票房与网漫热度严重不符;2022 年 LAFTEL 官宣的网漫动画化计划,半数因网漫市场降温而搁置。
4. 2025 年:突围的 “信号” 与未破的 “困局”
2025 年被视为韩国动画的 “关键年”,多部作品呈现 “类型多元化” 尝试,却仍难掩行业痛点:
- 《退魔录》(2 月上映):改编自 90 年代网络小说的奇幻动作片,在《美国队长 4》《米奇 17》夹击下斩获 50 万观影人次,20 代女性观众通过二刷、创作同人成为主力,但最终票房仅为成本的一半 —— 靠周边众筹(6 亿韩元,约 314 万人民币)才部分填补缺口。

《退魔录》票房成绩不理想,但是开放周边众筹后共筹得约6亿韩元,相当于总票房的八分之一。
- 《万王之王》(7 月上映):宗教题材动画,4 月北美上映时打破《寄生虫》票房纪录,韩国本土凭借 “基督教受众(占人口 1/3)+ 明星配音” 斩获 130 万观影人次,成为 “历代本土动画票房第二”,却仍属 “ niche(小众)成功”,难以复制。

三、韩国动画为何难 “崛起”?三大核心困境
《再见星上人》的遗憾、《退魔录》的吃力、《晴空战士》的惨败,背后是韩国动画行业根深蒂固的三大问题:
1. 核心人才 “流失”:代工背景下的 “能力断层”
韩国动画行业有 decades(数十年)的美日代工经验,但仅涉及原画、二原等 “非核心环节”,从未掌握 “剧本、导演、项目管理” 等核心能力。尽管后续设立韩艺宗、KAFA 等院校培养人才,但毕业生面临 “三选一” 困境:- 进入 “无未来的代工厂”(如 DR MOVIE、Studio Mir 承接日美外包);
- 加入 “儿童 3D 动画团队”(放弃个人风格);
- 做 “预算受限的独立动画”(难以维持生计)。
2. 政策支持 “微薄”:预算分摊下的 “杯水车薪”
2023 年,韩国曾传出 “取消动画综合支援项目” 的消息,引发延尚昊等导演抗议 —— 因为即便保留,该项目一年仅 30 亿韩元(约 1569 万人民币)预算,却要分给 17 个项目,“连一部长片的预算都不够”。2025 年,政府虽推出《2025-2030 年动画产业振兴基本计划》,宣布新增 200 亿韩元(约 1 亿人民币)专项基金,2029 年累计达 1500 亿韩元(约 7.8 亿人民币),但相较于美日动画单部动辄数十亿人民币的投资,仍显杯水车薪。
3. 盈利模式 “单一”:非儿童向动画的 “生存危机”
韩国动画的盈利路径高度依赖 “票房、流媒体买断、付费点播”,而非儿童向作品因受众有限,难以吸引投资。为维持生存,制作公司不得不 “曲线救国”:
- LOCUS(《退魔录》制作方)、MoFac Studio(《万王之王》制作方)靠接影视特效贴补动画;
- 多数 2D 工作室靠承接中日外包(如 Reddog Culture House 参与《天官赐福》)维持运营。

韩国最大的外包公司当属DR MOVIE,几乎每季日本新番都有其身影,Reddog Culture House参与了绘梦、大火鸟文化的多部作品,如《天官赐福》,Studio Mir以承制欧美动画闻名,如《科拉传奇》《猎魔人》
尽管《再见星上人》与 KT 通讯、潮牌 IAB STUDIO 的联名合作 “售罄”,《退魔录》众筹成功,证明非儿童向动画有 IP 消费潜力,但这些尝试仍处于 “零星探索” 阶段,未形成成熟模式。
四、结语:2025 年是 “崛起起点” 还是 “昙花一现”?
2025 年,《再见星上人》的细腻、《退魔录》的类型突破、《万王之王》的小众成功,以及 200 亿专项基金的落地,让韩国动画看到 “突围” 的可能 —— 非儿童向赛道不再空白,观众群体从 “儿童 + 家长” 扩展到 “20-40 代”,类型也覆盖爱情、奇幻、宗教等多元题材。但要真正 “崛起”,韩国动画仍需跨越三大门槛:核心人才的留存与培养、政策支持的长效化、盈利模式的多元化。目前计划上映的《坏女孩:奔跑吧哈尼》《鳃》《九峰山林:寄生魂》等作品,以及 LAFTEL 上线的《金字塔游戏》等动画剧集,将成为后续观察的关键。
正如《再见星上人》中那句核心台词:“别忘了,在这宇宙的某处,有个人永远支持着你。” 韩国动画的 “梦想”,需要行业、政策与观众的共同支撑 ——2025 年或许是 “希望的开始”,但真正的 “星辰大海”,仍在前方。
参考链接:
[커버] "나는 아직도 이곳에서 너를 기다려", 한지원 감독과 제작진에게 듣는 <이 별에 필요한> 비하인드 스토리
https://cine21.com/news/view/?mag_id=107610
이 별에 필요한, 우리가 필요했던 애니메이션
https://www.elle.co.kr/article/1882390
'이 별에 필요한' 한지원 감독 "겁나기도 했지만...잘될 거란 믿음 있었죠" [D:인터뷰]
https://www.dailian.co.kr/news/view/1510346/
한지원 감독 “무서워도 애니메이션”
http://www.kgmaeil.net/news/articleView.html?idxno=489711
애니 감독 한지원 "2050년 서울은 따뜻한 풍경일 거라 생각"
https://www.yna.co.kr/view/AKR20250602102200005
[인터뷰] '이 별에 필요한' 한지원 감독 "김태리·홍경, 캐릭터 해석에 도움 줘"
https://www.srtimes.kr/news/articleView.html?idxno=178412
한지원 감독 "홍경·김태리, 내 선택…목소리 뿐 아니라 영혼 담고팠죠"
https://www.moneys.co.kr/article/2025060608318063243
"만화방 운영했던 할머니 곁에서 애니메이션 감독 꿈꿔"
https://star.ohmynews.com/NWS_Web/OhmyStar/at_pg.aspx?CNTN_CD=A0003136744
한국 독립 애니메이션을 위하여
https://www.arko.or.kr/zine/artspaper99_10/97.htm
[특집] 한국 극장용 애니메이션의 역사
https://blog.naver.com/k2zeby/220275631077
한국 애니메이션, ‘아름다운 날들’ 멀지 않다!
https://www.jungle.co.kr/magazine/5657
극장용 애니메이션의 시장 확대와 그 이면
https://www.kobiz.or.kr/new/kor/03_worldfilm/news/news.jsp?mode=VIEW&blbdComCd=601001&seq=4352
국내서 외면받는 'K애니 잔혹사'…100만명 넘긴 작품 단 3편
https://www.hankyung.com/article/2025022114951
"일본·미국 작품에 치이고, 예산 삭감 위기"…벼랑 끝에 선 한국 애니의 절실함 [D:영화 뷰]
https://www.dailian.co.kr/news/view/1262948/
홍성호 대표 "픽사·지브리 없는 韓애니, 지원 패러다임 변해야"[인터뷰]
https://www.edaily.co.kr/News/Read?newsId=01092246642132512&mediaCodeNo=258
애니메이터 홍주훈 “K-콘텐츠 강국 한국 애니메이션에서도 앞서갈 수 있다”
https://www.koreadaily.com/article/20250315185931784
KT, 넷플릭스 애니 ‘이 별에 필요한’ 협업 브랜드 콘텐츠 공개
https://www.sedaily.com/NewsView/2GU16HTE9A/GD
문체부, 애니메이션 산업 진흥안 발표…"전 세대 콘텐츠로 육성"
https://www.yna.co.kr/view/AKR202504231577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