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 “整懵” 的行业:这究竟是游戏,还是实验?
从 3 月首支预告片到 7 月试玩版,再到悄然上架,Anuttacon 的推进速度颠覆了行业认知。更惊人的是团队构成:仅蔡浩宇一人担任策划,外加一名 IP 文案。这种 “极简配置”,恰是他去年在领英 “暴论” 的实践 ——“AI 将彻底改变游戏开发,未来只剩 0.0001% 的天才和 99% 的业余玩家,普通开发者可以转行了”。但玩家的困惑远超惊叹。他们期待的是比《原神》更宏大的开放世界,或是 AI 驱动的复杂玩法,可实际体验却让人大跌眼镜:女主角困在坠落的飞船里,通过对话与玩家互动,目标是开门、探星、找队友信号。有玩家调侃:“这更像 GPT 角色扮演,而非游戏。” 行业自媒体 “游戏葡萄” 直言:“意义超前,但不好玩。”
争议声中,一个 IP 地址显示在美国的账号 “静静流淌” 开始回应留言。该账号自称 Anuttacon 首席研究科学家,履历指向蔡浩宇早期团队成员吴箫剑。他用一个比喻平息部分质疑:“这就像《三体》里被曲率引擎吹动的头发,单看功能毫无意义,可底层原理一旦突破,就能造光速飞船。现在人少,等米哈游几千人团队介入调优,产品会完全不同。”
他同时透露,下一代模型将优化对话推进能力,API 接口也在研发中。Anuttacon 内部员工的说法更直白:“这不是完善的游戏,是个风向标 —— 告诉行业,AI 能做到这些了。” 蔡浩宇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他想让这套模型成为引擎,让开发者输入 “我想要花木兰式 NPC”,就能自动生成可交互的角色。

来源:游戏截图
二、蔡浩宇的灵魂:从神童到 “AI 灵魂魔术师”
知乎上,分析蔡浩宇 “16 型人格” 的帖子成了热榜常客,结论惊人一致:ENTP—— 与马斯克同型,占人口 3% 的 “天生探险家”。这类人忠诚于 “灵视”,痴迷将抽象直觉变为现实,缺点则是傲慢、跳跃,难被理解。这种特质早有伏笔。1987 年生于济南的蔡浩宇,8 岁独立制作动画获全国二等奖,11 岁成中国少年科学院首位计算机 “小院士”,2005 年因物理竞赛保送上海交大计算机系。研究生阶段,他用自研的 2.5D 引擎 Misato(命名自《EVA》角色葛城美里),将自己的小说《格物末世录》改成游戏《萌战》,又从中拆出分支作品,拿下盛大游戏开发大赛冠军。
“那时我把技术捧到神圣高度,追求代码完美,结果把游戏做得很‘傻’。” 他在早年开发日志里反思,“游戏性、好玩、有市场,其实比性能重要。我拿牛刀杀了蚯蚓。” 这种对 “理想与现实” 的撕扯,贯穿了他的创业路。
2012 年,他与同学刘伟、罗宇皓创办米哈游,首款产品《崩坏学园 1》因盗版折戟,三人挤在 70 平米出租屋,月薪 4000 元。直到《崩坏学园 2》爆发,服务器三天崩一次,蔡浩宇每 4 小时重启一次机器,刘伟守着投诉电话处理充值漏洞 —— 这款被行业视为 “奇怪” 的二次元游戏,年底收入近 9500 万元,让米哈游从谷底冲上巅峰。
粉丝爱称他 “蔡喵”,不仅因他夏天穿《EVA》文化衫上班,用动漫角色命名引擎,更因他构建虚拟世界的天赋。《原神》上线后,他竟评价其为 “粗糙的开放世界,意外解决了资金问题”。这种对完美的偏执,让玩家成了他的 “人迷”,也让米哈游成了 “技术宅” 的圣地 —— 行业流传 “有米选米” 的说法,连蔡浩宇偷偷参加校招笔试都没通过,足见招聘严苛。
三、从巅峰到蛰伏:一场失利与 “分家” 的真相
《原神》的成功将蔡浩宇推上神坛。这款游戏 171 天狂揽 10 亿美元流水,让米哈游估值突破 200 亿美元。但巅峰期的他,已在筹划更宏大的蓝图 —— 以上海为背景的《Project SH》,计划涵盖射击、驾车、演唱会等元素,是他 “虚拟世界” 愿景的关键一步。

2023 年 9 月,蔡浩宇卸任米哈游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交权给刘伟。外界猜测纷起,粉丝甚至阴谋论他与刘伟 “隔阂”—— 一如乔布斯与库克,刘伟是稳重的管理者,而蔡浩宇是 “灵魂”。
刘伟治下的米哈游转向 “广撒网”,一年公开 6-7 个预研项目,却被诟病 “失去灵魂”。他在演讲中反思:“团队创作欲太强又没约束,总犯‘既要又要还要’的错。” 这恰似蔡浩宇时代的缩影:用理想感召团队超额投入,成就了《原神》,也埋下了风险。
四、AI 孤航:是技术实验,还是虚拟世界的序章?
离开米哈游核心管理的蔡浩宇,把领英职业改成 “AI Soulcaster(灵魂魔术师)”。在 Anuttacon,他回到最熟悉的状态:几十人的小团队,参加每个小组会议,亲自写代码,像做《崩坏》《原神》时那样 “带头打样”。这个团队堪称 “豪华”:微软全球研究合伙人、B 站前直播负责人、索尼 17 年开发工程师、暴雪 20 年动画导演…… 粉丝感慨:“还是他敢只招最强的人。”
《Whispers from the Star》的争议,本质是对 “游戏本质” 的追问。但在蔡浩宇的蓝图里,这或许只是起点。他的十年愿景从未变:2030 年,打造十亿人愿生活的虚拟世界。AI 不是工具,而是构建 “灵魂” 的基石 —— 让 NPC 有情感,让世界能交互,让每个玩家都能拥有专属的虚拟体验。
知乎上,有粉丝翻出他 2016 年的最后一条动态,那时《原神》尚未启动,他大概已在构思那七个大陆的世界观。如今,那个曾困在《原神》光环里的开发者,正用一款 “不像游戏的游戏”,为自己的理想蹚路。
就像 “静静流淌” 说的,现在的 AI 模型只是 “被吹动的头发”,但当米哈游的资源与 Anuttacon 的技术结合,或许真能造出 “光速飞船”。而那个曾被称为 “神童”“天才” 的蔡浩宇,不过是在重复他最擅长的事:把 “灵视” 拽进现实,哪怕暂时无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