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9 月 8 日,一场特殊的金砖国家线上领导人峰会在巴西总统卢拉的召集下召开。此时距离 7 月的金砖国家里约年度峰会仅过去两个月,如此密集的高层互动,在金砖合作机制的历史上并不常见,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峰会出席阵容的显著变化 ——7 月里约峰会中缺席的中俄两国元首,此次均全程参与,直接为这场线上会议注入了更高的战略含金量。
有趣的是,同为金砖成员国的印度,其总理莫迪并未现身这场峰会(仅由外长代为出席),但在一个月前,他却专程前往中国天津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在会议期间与中俄两国领导人展开密切互动。这种看似矛盾的参会选择,恰恰折射出印度作为金砖、上合双重成员的特殊立场,更传递出一个关键信号:印度与中国关系的逐步回暖,正成为新兴经济体之间加强战略协调的重要缩影。当外界纷纷追问,为何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今年集体加快了 “抱团” 步伐时,答案其实藏在大洋彼岸的政策转向中 —— 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正以关税战为武器,将新兴经济体推向了更紧密的合作阵营。
自 2024 年 4 月特朗普宣布对多国实施 “对等关税” 后,美国的关税战便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进入 7 月,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密集落地:对巴西、印度加征关税,使两国出口商品面临高达 50% 的税率;对南非征收 30% 的 “对等关税”;对印度尼西亚所有进口商品加征 19% 关税。这场关税风暴覆盖面之广、力度之大,直接让金砖国家集体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冲击对象,原本分散的新兴经济体,因共同的外部压力开始形成明确的利益共同体。
若将时间线拉长,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拜登政府曾高举 “价值观大旗”,刻意制造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对峙,构建起 “类冷战” 格局。但 2024 年特朗普 “2.0 时代” 的到来,彻底打破了这一态势:一方面,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政策反复摇摆,削弱了其在盟友中的公信力;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在关税问题上对盟友 “不留情面”,连欧洲、日韩等传统伙伴都未能幸免,这直接消耗了美国长期积累的道德号召力。至此,拜登时期的 “东西对峙” 态势明显弱化,而美国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 “北南矛盾”—— 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权、贸易公平等问题上的分歧 —— 开始持续升级,成为当前全球格局的核心矛盾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金砖国家的合作价值被重新激活。作为全球经济规模最大、国际影响力最强的新兴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国家的本质是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 “集体发声平台”。此时各国选择紧密抱团,核心逻辑可归结为四个字:发展利益。在当今复杂的全球经济格局中,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并非基于临时的政治投机,而是有着坚实且不可替代的利益基础,这种基础集中体现在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互补性合作中。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崛起引发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警惕,甚至招致一系列战略遏制措施。深层原因在于,中国在高科技、高端制造业领域的突破,逐渐侵蚀了传统发达国家的优势地盘,触动了其核心利益。但对于其他新兴国家而言,中国的工业升级不仅不是威胁,反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绝大多数新兴国家并非制造业强国,反而属于工业品进口国 —— 中国生产的价廉物美的工业产品,即便对部分本土产业造成轻微冲击,但其降低国内消费成本、提升民众生活品质的正面效应更为显著,这种 “受益大于冲击” 的现实,让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工业发展持开放态度。
更关键的是,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为新兴国家的优势产业提供了 “出口蓝海”。作为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中国的人均食物消费量(尤其是蛋白质消费量)远超印度,天然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市场;同时,作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中国对能源、矿产资源的需求同样位居全球前列。而农业、能源、矿业,恰恰是巴西、南非、俄罗斯等众多金砖国家的核心优势领域,这种 “中国有需求、伙伴有供给” 的互补格局,构成了金砖合作的经济基石。
巴西与中国的近期互动,正是这种互补合作的典型案例。根据巴西工贸部 2024 年 1-7 月的统计数据,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占巴西贸易总额的 27.7%,是排名第二的美国(13.8%)的两倍;同期巴西对华贸易顺差高达 160 亿美元,占巴西全国贸易顺差总额的 43.2%,中国市场对巴西经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具体来看,巴西对华出口的 “拳头产品” 高度集中在优势领域:大豆(39.7%)、牛肉(7.1%)、糖(1.6%)三大农产品合计占比近 50%,撑起巴西对华出口的 “半壁江山”;此外,原油(19.7%)、铁矿石(17.4%)等资源类产品也占据重要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同样是农产品、能源和矿产的重要出口国,与巴西的产业结构存在一定 “撞车”,但为何中巴贸易规模能远超美巴贸易?核心原因在于中国市场的 “包容性”—— 中国对新兴国家的贸易合作不附加政治条件,不搞 “价值观捆绑”,更注重 “互利共赢”;而美国的贸易合作往往与政治诉求、意识形态挂钩,甚至会利用自身市场优势对伙伴国 “漫天要价”。这种对比,让越来越多的新兴国家意识到单一依赖美国市场的巨大风险:与其在美市场陷入 “内卷式” 竞争、被动接受华盛顿的 “收割”,不如与其他新兴伙伴加强合作、互通有无,构建更安全、更稳定的贸易体系。
在这场全球贸易格局的重塑中,中国的角色尤为关键。对于新兴国家而言,中国不仅是合作伙伴,更是不可或缺的 “稳定器”—— 中国在农产品、基础资源领域的巨大购买力,不仅为伙伴国创造了就业和外汇收入,更让中国在新兴经济体阵营中拥有了独特的影响力与话语权。这种以 “发展利益” 为核心、以 “互利互补” 为基础的合作模式,正是金砖国家能够在当前复杂局势下加速 “抱团” 的根本原因,也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注入了来自新兴经济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