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低迷愁坏商家!798 实体店 “贴脸开大” 求生存

收录于 游戏娱乐 持续更新中
  曾几何时,北京 798 艺术区是无数人心中的文艺图腾。它从废弃的 “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 厂房起步,斑驳的砖墙、高耸的烟囱、纵横的管道,在艺术家的巧思下

  曾几何时,北京 798 艺术区是无数人心中的文艺图腾。它从废弃的 “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 厂房起步,斑驳的砖墙、高耸的烟囱、纵横的管道,在艺术家的巧思下蜕变成独特的艺术空间。这里是文艺青年的打卡圣地,是艺术生汲取灵感的 “耶路撒冷”,更是外地游客感受北京艺术氛围的必选之地。我总爱带着来京的朋友穿梭其中,看老旧厂房与现代艺术碰撞出的火花,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审美,也算多了份茶余饭后的谈资。

  可谁能想到,这个承载着无数人艺术向往的园区,如今竟给了我和朋友们一场 “颠覆认知” 的糟糕体验 —— 不是被艺术震撼,而是被商家的 “辱骂式经营” 泼了冷水。

  那是个阳光正好的周末,我和朋友们久违地来到 798。从停车楼出来,穿过一条小巷往中心区域走时,几家装修得色彩斑斓的小店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门口摆放的冰箱贴、小徽章、玩偶透着俏皮,让人忍不住想推门进去逛逛。

  可刚一迈进第一家店,我们就被迎面而来的 “视觉冲击” 噎得说不出话。店铺右侧墙面挂满了棒球帽,中间立着一面供顾客试戴的镜子,本是再正常不过的陈列,却被几行刺眼的文字打破了所有好感:镜子旁贴着 “禁止拍照!不要自拍!”,而镜子正上方,赫然写着一个斗大的 “丑” 字!

  艺术可以小众,可以先锋,但不该用 “丑” 字来攻击潜在顾客。有朋友试图理解:“或许是之前总有人在镜子前长时间拍照,影响了其他顾客,老板才出此下策?” 可即便如此,用贬低顾客的方式解决问题,未免也太极端。试问,谁会愿意在一面写着 “丑” 字的镜子前,挑选本该提升颜值的帽子?满心的购物欲,瞬间被这股莫名的敌意浇灭,我们只能互相搀扶着,狼狈地退出了店铺。

  带着一丝侥幸,我们又走进了第二家店。这家店的墙面挂满了小巧玲珑的徽章,造型可爱,满是 “艺术感”,本以为能找回些逛店的好心情,可视线扫到徽章旁的一张大纸时,好心情再次荡然无存。纸上的文字带着明显的不耐烦:“这是徽章!想别哪里都可以!10 块钱一个!别问了我已经被问毛了。”

  短短几句话,像一把钝刀,割碎了顾客与商家之间本该有的善意。我们站在原地,面面相觑,原本想说的咨询话语全都堵在喉咙里,只能鸦雀无声地退了出去。

  接连两家店的遭遇,让我们心里发怵,但还是硬着头皮留意了第三家店的情况 —— 这次我连拍照的勇气都没有,只能凭记忆还原。这家店的货架上方,贴着一张密密麻麻的手写海报,字里行间全是店主的怨气,仿佛把线下生意不好的所有不满,都化作文字泼向每一个进店的顾客。

  看着这些充满戾气的店铺,我不禁疑惑:逛 798 的大多是年轻人,他们追求的是沉浸式的消费体验 —— 在充满艺术氛围的街区里,挑一顶色彩张扬的帽子戴上,穿一件有设计感的 T 恤,这种即时的快乐,是网购等待一周后收到货、再挤地铁时无法比拟的。就像迪士尼、环球影城的头套发箍,即便价格不低,大家也愿意为了现场的仪式感买单。

  可在 798,商家与顾客的关系却变得如此尴尬。店主把对生意的不满发泄在顾客身上,用 “辱骂式提示” 将人拒之门外;顾客本是带着期待而来,却被莫名的敌意泼了冷水,不仅没了购买欲,连游玩的心情都被搅得一团糟。仿佛只要迈进店门,顾客就 “欠了店主几十万”,还没开口咨询,就先挨了一顿 “隐形的骂”,谁还敢伸手摸商品,谁还愿意花钱买单?

  到最后,我们连进店的勇气都没了 —— 有些店主干脆把 “不欢迎” 写在海报上,直接贴在门口,仿佛在说 “别进来添麻烦”。

  不买东西也罢,吃饭总该是刚需吧?可没想到,餐馆的服务更让人失望。我们走进一家人均 100 多元的餐馆,想借洗手间用用,明明能看到店内有洗手台和上下水设备,可洗手间的门却紧锁着。询问服务员,得到的回答是:“我家没有厕所,要出去上。”

  “那外面的厕所在哪?” 我追问。服务员只含糊地说 “外面”,在我的要求下,才勉强比划起来,左拐、右拐、穿过广场,手势复杂得像打了一套军体拳,根本让人摸不着头脑。我按照她的指引找过去,绕了好几圈都没看到厕所,打开导航,导航把我带到一排小店前就显示 “已到达目的地”,再也没有后续。

  没办法,我只能硬着头皮走进一家小店问路 —— 想起之前的遭遇,推门的瞬间都带着紧张。在店员又一套 “军体拳” 式的指引下,我才终于找到厕所。更让人费解的是,偌大的 798 艺术区,沿途竟然没有一个清晰的厕所指引牌,完全靠 “碰运气” 和 “问路”。

  要知道,这不是街边的沙县小吃,而是人均 100 多元的餐馆,在北京,这个价位的餐馆不提供洗手间,实在少见。

  就在我们对 798 的好感几乎消耗殆尽时,一家卖手工烧制器皿的店铺,给了我们一丝慰藉。店里的杯子、器皿造型独特,每一件都像有自己的故事,即便不买,逛逛也觉得赏心悦目。虽然都是易碎品,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小心翼翼地观赏,氛围格外温馨。

  店里只有一位年轻店员,面对咨询的顾客,她始终轻言细语;人多的时候,她会温柔地说 “请稍等”,再快步逐一接待;有人结账时,她会仔细地将商品包装好,生怕出现磕碰。店里也有温馨提示,但措辞温和,既明确了注意事项,又不会让顾客感到被冒犯。

  这家店的杯子价格不算便宜,可消费的人却不少。朋友们说:“这家店能这么心平气和,或许是因为产品足够独特,网上找不到同款,根本不愁卖。” 也有人猜测:“之前那些店,可能是暑期游客太多,被问烦了、被借厕所的人缠怕了,才被逼得用极端方式‘自保’。”

  可当我们站在 798 中心地带环顾四周,周末的下午,园区里并不算热闹,甚至有些冷清。明明有那么多潜在顾客,明明有那么好的艺术氛围,为什么这些商家会把路走死?

  老话说 “和气生财”,可在这些店里,我看到的却是 “戾气驱客”。骂顾客、怼顾客,或许能让店主暂时发泄情绪,却只会把更多顾客推远。798 的魅力,从来不是靠冰冷的文字、敌意的态度,而是靠独特的艺术氛围、温暖的消费体验。当商家把怨气撒在顾客身上时,失去的不仅是生意,更是 798 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口碑。

  到底是谁把路走死了?绝不是那些想试帽子、想咨询徽章的顾客,而是那些忘了 “尊重” 二字,用戾气代替服务的商家。

推荐游戏娱乐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